瑞律网小编整理了《江苏省爱国卫生条例》第二十二条的全文内容、主旨和释义,以加深对江苏省爱国卫生条例第二十二条的理解。江苏省爱国卫生条例第二十二条内容如下:
卫生城市、卫生县城、卫生乡镇(街道)、卫生村和卫生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推进健康城市、健康镇村、健康社区和健康单位建设,完善健康服务,培育健康人群,构建健康社会。
本条是关于对建设健康城市、健康镇村、健康社区和健康单位的规定。是一项与时俱进前瞻性的创制性规定。
一、健康城市
健康城市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面对全球人口城市化、经济一体化、疾病谱不断变化等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挑战,倡导开展的一项全球性战略行动。目前,全球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已有数千个城市开展了这项活动。WHO在1994年提出:健康城市是一个不断开发、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并不断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能够相互支持的城市。我国把健康城市定义为:健康城市是指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发展整体。因此,健康城市是以人为本,以健康为终极目标,围绕人的生命全过程,努力营造由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组成并协调发展的整体。健康城市行动战略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动员居民参加各种与健康有关的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改善环境和卫生条件,帮助他们获得更加有效的环境和卫生服务,特别针对低收入人群。而其首要目标是充分发挥当地政府在公共卫生健康方面的作用,鼓励地方政府履行从大众健康出发的政策。
二、健康城市的标准
为了推进世界健康城市建设的步伐,WHO于1996年4月公布了健康城市的十条标准:
1、为市民提供清洁和安全的环境:
2、为市民提供可靠和持久的食品、饮水、能源供应,具有有效的清除垃圾系统;
3、通过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各种经济手段,保证市民在营养、饮水、住房、收入、安全和工作方面的基本需求;
4、有一个强有力的相互帮助的市民群体,其中各种不同的组织能够为了改善城市健康而协调工作;
5、能使其居民一道参与制定涉及他们日常生活、特别是健康和福利的各种政策;
6、提供各种娱乐和休闲活动场所,以方便市民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7、保护文化遗产并尊重所有居民[不分种族和宗教信仰];
8、把保护健康视为公众决策的组成部分,贩予市民选择有利于健康行为的权利;
9、做出不懈努力争取改善健康服务质量,并能够使更多市民享受到健康服务;
10、能使人们更健康长久地生活和少患疾病。
同时,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城市指标系列,包括人群健康、城市基础设施、环境质量、家居与生活环境、社区作用与行动、生活方式与预防行为、保健、福利以及环境卫生服务、教育与授权、就业及产业、收入及家庭生活支出、地方经济、人口学统计等十二类,共338项指标,开展健康城市项目的地区可根据本地各时期情况作相应调整和选用。
三、健康城市建设
响应WHO建设健康城市的号召,全国爱卫办和省爱卫办已分别开展了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并总结经验,积极推广。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今后一段时期我省爱国卫生工作的目标是:提高城乡卫生创建水平,巩固和发展卫生创建成果,开展健康城市建设活动。
本条规定,已被命名卫生城市、卫生县城、卫生乡镇并得到良好巩固的地区,应不断发展卫生创建成果,按照国家和省建设健康城市、健康县城、健康乡镇的有关规定,积极开展健康城市、县城、乡镇的建设,不断改善城乡卫生面貌,建设健康和谐社会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我省已在苏州市、无锡市、张家港市等开展健康城市建设试点。
四、健康社区(村)标准
(一)组织管理
1、建章立制,成立创建工作小组,负责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和落实;
2、创建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培训、有督查、有考核、有总结。
(二)健康坏境
1、环境整洁,绿化、美化,道路和街巷路面硬化、平整。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排乱倒等现象;村无焚烧秸秆现象。
2、清扫保洁制度落实。配备足够的保洁人员;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主次干道、街巷、河道,无明显垃圾;垃圾收集运输密闭化,实行垃圾无害化处理。
3、卫生基础设施完善,垃圾箱(筒)布局合理,数量足够,有门有盖;公共厕所为水冲式,并有专人保洁;农贸市场达到《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服务管理规范》要求。
4、自来水普及达成100%,水质定期监测;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0%以上,使用管理规范;毒饵廊、毒鼠盒、诱蝇笼等除害设施定点摆放,统一编号,“四害”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
5、社区(村)有健康步道或健康小游园,有室内外健身活动场所,免费向居民开放。
6、有固定的健康宣传栏、橱窗等健康教育窗口,宣传内容定期更换,每年不少于6期。
7、有容纳20人以上听课的健康教育活动室。室内有提供5种及以上可供群众免费取阅的健康宣传材料,有视频播放设备。
8、有健康自助检测点,配有血压计、血糖仪、身高体重计、腰围尺、壁挂BMI尺、膳食宝塔挂图等设施,及控油、限盐等健康支持工具。
(三)健康社会
1、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社区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以上。重视弱势群体,特困人群得到及时救助。
2、建有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志愿服务。
3、加强社区的安全管理,预防各种事故和案件的发生。小区停车规范有序,保证居民出行方便安全。
4、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开展流动人口健促进活动。
5、重视食品安全,社区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守法经营,无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四)健康服务
1、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和电子健康档案动态管理机制,为社区居民提供完善的基本医疗服务。
2、每年开展3次及以上居民广泛参与的健康干预活动,如健康知识竞赛、健康膳食设计比赛、健身比赛、健康家庭评选等。
3、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活动。结合各类卫生主题宣传日,组织宣传活动,每年至少3次。每年开展4次以上健康知识讲座活动。
4、村卫生室达到市示范村卫生室标准。
5、社区内有3支以上群众性健身活动团体,定期组织开展健身活动。
6、社区内有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3-5人,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教育每月至少1次。深入居民家庭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活动,每年为每户居民发放一种以上健康宣传材料或健康支持工具。
7、建立健全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不低于80%。
8、开展无烟场所建设,社区室内公共场所和办公场所全面禁烟。
(五)效果评估
1、社区(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2、社区(村)居民对健康社区建设的满意度达90%以上。
3、社区(村)居民健康生活方式核心信息知晓率60%。
4、社区(村)居民体重、腰围、血压、血糖知晓率均在70%以上。
五、健康单位建设标准(适用于企业)
(一)组织保障
1、健康促进组织网络健全。成立由企业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组成的健康促进领导小组,由专兼职人员从事健康促进工作,并建立以班组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健康促进工作纳入单位考核,落实健康教育工作经费。
2、健康教育工作每年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多样。
3、在当地疾控中心指导下开展企业职工健康及职业卫生知信行基线调查,了解和掌握健康需求;根据基线调查结果,为企业提供改善员工健康的方案。
(二)健康环境
1、基础卫生设施完善,环境整洁、优美,无卫生死角,生活垃圾、生产垃圾的储存运输和管理工作规范,符合卫生要求,无暴露垃圾,“四害”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
2、生产性废水、废气、废渣和生活污水的排放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
3、单位食堂食品加工场所、设施及人员配备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有相关许可证,饮水?饮食卫生管理制度健全、有效。
4、在企业内职工相对集中的场所设置醒目的健康教育专栏,并做到至少每季度更换1次。在适宜场所(如电梯口,楼梯转角处、食堂)设置健康小贴士,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5、积极开展控烟工作,创建无烟单位活动。
6、有健身场地及设施,或有经费支持职工到公共场所开展健身活动。
(三)健康工作场所
1、生产布局合理,达到《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做到有害作业和无害作业分开;作业场所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设备,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2、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在醒目位置设置规范的公告栏,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设置规范的警示标识。
3、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应急撤离通道、必要的泄险区、现场急救用品等。
4、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有关卫生要求。
5、落实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按相关规定实施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
(四)健康管理
1、开展职业病、慢性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传染病(结核、肝炎、艾滋病等)、职业紧张与心理卫生知识培训。
2、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各层级的管理人员均须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接受职业卫生培训,培训率达100%。
3、对新招收、应聘的职工和管理人员须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培训率达100%;企业每年应定期组织在岗职工开展职业卫生培训,培训率达100%。
4、企业职工能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等待遇,企业须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存在职业危害的岗位,须在合同中载明本岗位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5、至少每年?为全体职工进行1次体检,并按相关规定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到具备资质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6、经常组织群体性健身活动;组建2个以上的健身或运动团队并开展活动;为单位职工发放健康生活方式宣传资料与支持工具(控油壶、限盐罐、BMI尺、腰围尺、计步器等)。
(五)效果评估
1、职工健康素养水平达全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平均水平以上。
2、与劳动保护和卫生防病相关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
3、与劳动保护和卫生防病相关的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0%以上。
4、职工对企业健康促进工作的满意率达90%以上。
六、江苏省健康单位建设标准(适用于机关、事业单位)
(一)组织保障
1、健康促进组织网络健全。成立由单位分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组成的健康促进领导小组,至少一名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促进工作。
2、健康教育工作每年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多样。
3、有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相关制度,如:工间操制度、健身制度、控烟制度。
(二)健康环境
1、基础卫生设施完善,环境整洁、舒适、优美,硬化、净化程度高,无卫生死角,无暴露垃圾,“四害”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
2、单位食堂食品加工场所、设施及人员配备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有相关许可证,饮水、饮食卫生管理制度健全、有效。
3、在人员相对集中的场所设置醒目的健康教育专栏,并做到至少每年更换2次。在适宜场所(如大厅、电梯口,楼梯转角处、食堂)设置健康小贴士,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5、积极开展控烟工作,创建无烟单位活动。
6、有健身场地及设施,或有具体措施支持工作人员到公共场所开展健身活动。
(三)健康管理
1、有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激励机制,如健康职工评选活动、表彰奖励等。
2、至少每年为职工进行1次体检,掌握职工基本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基本情况,能针对体检结果有针对性的对职工进行健康指导。
3、为单位职工提供免费测量血压和称体重的场所和设施。
4、每年为职工至少开展2次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讲座,每次讲座有30%以上职工参与。
5、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群体性健身活动;组建2个以上的健身或运动团队并开展活动;为单位员工发放健康生活方式宣传资料与支持工具(控油壶、限盐罐、BMI尺、腰围尺、计步器等)。
6、干部群众道德高尚,行为文明,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7、单位文化活跃,内容丰富。发挥工会作用,沟通渠道畅通、有效,人际关系和谐。
(四)效果评估
1、单位职工健康素养水平达全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平均水平以上。
2、干部群众对单位健康促进工作的满意率达90%以上。
2024-11-07180
2024年贵州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条例修正案修正本最新全文
2024-11-07171
2024-09-09274
2024-09-10853
2024-09-1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