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侵犯专利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侵权行为地包括:被诉侵犯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产品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等行为的实施地;专利方法使用行为的实施地,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等行为的实施地;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等行为的实施地;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实施地。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A 公司是一家拥有多项专利的企业,B 公司未经许可擅自生产销售与 A 公司专利产品高度相似的产品。A 公司发现后,在 B 公司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法院经审查认定,B 公司所在地属于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依法具有管辖权,最终判决 B 公司侵权成立并承担相应责任。
在这个案例中,A 公司很好地运用了法律关于专利侵权案件地域管辖的规定。明确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法院都有管辖权,A 公司选择在被告所在地提起诉讼,既符合法律规定,也便于案件的处理和执行。这也提醒我们,在遭遇知识产权侵权时,要善于利用法律规则,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管辖法院,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对于企业来说,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避免陷入侵权纠纷,否则可能面临法律的制裁和经济上的损失。
C 公司指控 D 公司侵犯其外观设计专利,C 公司认为 D 公司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构成侵权。C 公司在其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D 公司提出管辖权异议,认为应由 D 公司所在地法院管辖。法院经审理认为,C 公司所在地作为侵权行为实施地之一,法院具有管辖权,驳回了 D 公司的管辖权异议。
此案例凸显了对侵权行为地的准确理解和把握的重要性。C 公司所在地作为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相关侵权行为的实施地,法院据此享有管辖权是合理合法的。D 公司的管辖权异议未被支持,也反映了其对法律规定的理解偏差。这告诫我们,在涉及知识产权案件时,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都要深入研究法律规定,准确判断管辖法院,避免因管辖权问题而影响案件的正常审理和自身权益的维护。同时,也提醒我们,侵权行为的认定和管辖法院的确定需要严格依据法律规定进行,不能仅凭主观臆断或片面理解。
2024-12-29141
2024-12-2882
2024-12-2864
2024-12-2882
2024-12-2864
2024-12-2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