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多情形下,交通肇事罪皆有可能酿成。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若存在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之行为,从而导致产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人身伤害或死亡后果,亦或是使公共或私人财产遭遇巨大损失;又或肇事后实施了逃逸行为,且具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
再者,由于逃逸行为而酿成人命伤亡的也在此列。该类型犯罪的设立宗旨在于对严重违背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行为给予严厉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哪些情况下能判缓刑
深入剖析: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及第七十四条的明确规定,实施一般缓刑须符合如下几个必备条件:1.体现于犯罪分子经法院判决后确定为有期徒刑拘役,且刑期限于三年以下。由于缓刑制度中包含着附加条件——保留原判决刑罚,但暂缓刑罚执行的特性,因此只有那些罪行相对较轻的犯罪人才可能成为缓刑的适格候选人。具体而言,如罪犯所受刑罚轻于拘役或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便可称之为罪行较轻,其所带来的社会危害性也就相应降低。反之,对于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被告人而言,他们的罪责更为重大,对社会的危害性也更为严重,因而并未纳入适用缓刑的范畴。2.考虑到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以及行为人在犯罪后的懊悔表现,观察其是否具备不致再次危害社会的可能性。这是缓刑适用的基础性考量因素。换句话说,即便某个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然而如果经过评估,考虑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定其在未经监禁的情况下不会威胁到公共安全,那么就可以对其适用缓刑。3.确认犯罪分子并非惯犯之人。由于累犯者多存在多次犯罪、改变不良习性的难度大,对于再犯的可能性亦高,故若对其轻易施予缓刑,恐难有效防止其再次实施新罪,因此累犯罪犯并不适宜接受缓刑判处。《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第七十三条
【考验期限】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交通违法行政拘留不去有什么后果( 行政拘留不去可否申请复议)
2024-11-15257
2024-11-14187
2024-11-13715
2024-11-02591
2024-11-02480
2024-11-01769